中暑的概念、现场处置及预防

发布者:后勤管理处发布时间:2024-09-05浏览次数:14

中暑heat illness是指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及无环境中,患者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而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大气温度升高(32湿度较大(60%对高热环境不能充分适应及工作时间长、剧烈运动或军事训练,又无充分防暑降温措施时极易发生中暑。有统计,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可使中暑发生率增加10


  根据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上三种情况可顺序发展,也可交叉重叠。

  热痉挛:剧烈活动后或饮用低张液体(自来水、纯净水等)头痛、头晕和肢体、腹壁肌群痛性痉挛,肢体活动受限有时腹痛急腹症表现相似,数分钟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无神志障碍。热痉挛也可视为热射病早期表现。

  热衰竭:多见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 严重热应激时,体液体钠丢失过引起血容量不足所致。表现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心率明显增快、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中心体温升高不超过40,无神志障碍。

  热射病:高热(>40℃)伴神志障碍。热射病伴有内脏器官损害,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根据发病时的状态和发病机制又分为劳力性热射病非劳力性热射病。前者因内热源产生过,后者因体温调节功能障碍散热减少。劳力性热射病多发生在青壮人群,从事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后数小时发病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160-180/分,病死率高;非劳力性热射病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患者高热、无汗、神志障碍,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中暑类型和病因不同,但基本治疗措施相同。快速降温是治疗的基础。迅速降温决定患者的预后。目前降低劳力性热射病的体温时间段由原来的黄金1小时”改为黄金半小时发现中暑患者后需立即患者转移到通风良好的低温环境,除去多余衣物,促进散热服用人丹药物。热痉挛患者直接饮用常温生理盐水多能迅速缓解腹痛症状。对于虚脱患者,降温的金标准是冷水浸或冰水浸水温1.7-14;无条件的也可头部、颈侧、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冰敷降温。对于虚脱者采用电风扇、冷水擦浴、空调等蒸发散热降温,体温下降39停止降温。热射的病死率为20%-70%,决定预后的不是发病时的初始体温,而是在发病30钟内的降温速度。如果发病30分钟内能将直肠内温度降至40以下,通常不会发生死亡。安职校医院2023年8月举办大田赛期间应用物理降温联合药物治疗成功抢救一名热射病运动员。


   炎热夏季应加强预防中暑宣传教育,穿宽松浅色透气衣服,户外高温阳光下活动时宽边遮阳帽,使用防晒霜;炎热天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避免在11:00-15:00暴露于阳光太久改善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及产褥期妇女居住环境改善高温环境中的工作条件,多饮用渗透压200mOsm/L含钾、镁和钙盐防暑饮料;中暑患者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阳光下剧烈活动。(文/吴道生 图/武亚南